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局,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市药具管理站:
现将《2025年白山市妇幼健康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白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2月26日
2025年白山市妇幼健康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各级妇幼健康管理部门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引妇幼健康工作,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持续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夯实母婴安全保障网络,多方举措提升服务能力,全力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安全健康,推动妇幼健康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进一步提升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服务能力
(一)持续推动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两重”高水平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持续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绩效监测工作,加强监测数据的结果应用。
(二)加强妇幼人才培训,按照省级培训要求选派相关人员参加出生缺陷防治、基层产科医师、县级儿童保健人员培训。
二、全力保障母婴安全
(三)继续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和妊娠风险评估管理。组织申报产科亚专科建设和多学科协作诊疗试点单位。实施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诊断救治能力提升项目,提高急危重症救治水平。推进危重救治网络建设,继续开展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现场演练及死亡评审工作。严格按照指征实施剖宫产术。
(四)开展产科实用技能培训。通过“云上妇幼”和远程平台开展远程培训、远程指导、远程会诊和在线转诊,增加妇产、儿科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五)持续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组织开展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体系技术评估工作,强化评估结果的应用。实施早孕关爱行动,到2025年底设有妇产科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普遍开展早孕关爱服务,对早孕门诊设立及早孕关爱开展情况实施双月调度机制。推进助产机构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
三、推进落实“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及为民服务实事
(六)全力办好妇幼健康服务八件事:第一,市妇幼保健院实行儿童保健医师到儿科岗位轮转,促进平急转换机制建立,有效应对儿童呼吸道疾病季节性就诊高峰。第二,作为我市唯一一家二级妇幼保健院,市妇幼保健院要设置“家长学校”,围绕儿童营养喂养、眼保健、行为发育等主题,每月开展至少一场宣传指导活动。第三,全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积极开设儿童心理卫生门诊,并参加县级儿童保健人员心理健康培训。第四,提升儿童孤独症干预服务能力,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提供儿童孤独症康复服务。第五,各级助产机构将防治孕期和产后抑郁、焦虑作为孕妇学校核心课程。第六,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面向儿童青少年、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讲座。围绕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加强健康教育,组织专家录制儿童健康科普视频并定期在各类媒体上播放,组织开展“儿童健康开学第一课”线上线下讲座活动。第七,妇幼保健机构与辖区内托幼机构建立联系,围绕科学育儿和婴幼儿常见病防治等主题,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培训活动。第八,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全面落实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取消门诊预交金有关要求。
四、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七)持续推进落实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2025年,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70%,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0%,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服用率达到90%,产前筛查率达到90%。完善全市产前筛查、诊断技术服务网络建设,逐步消除市级产前诊断机构、县级产前筛查机构空白点,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产前诊断技术、产前筛查技术。强化产前筛查技术质量控制,加强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促进产前筛查服务标准化、同质化。规范机构依法执业。
(八)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完成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服务民生实事任务,努力实现应筛尽筛。全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听力障碍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率分别达到98%、95%和60%以上。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新生儿遗传代谢病2周内诊断率和2周内治疗率、新生儿听力障碍3个月内诊断率和6个月内干预率。加强胎儿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服务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阳性患儿分级管理。继续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救助。
五、加强妇女儿童服务管理
(九)开展生殖健康促进行动,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项目,推广更年期保健服务适宜模式。落实基本避孕服务项目,依法依规做好药具储存、调拨、发放和管理。普及生殖健康科学知识。
(十)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13个结果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并持续保持。开展“艾梅乙”消除评估省级认证。开展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工作,加强质量控制和信息管理。
(十一)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和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扎实开展0-6岁儿童健康管理,规范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口腔保健等服务。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在有条件的机构开展屈光筛查、远视储备监测,逐步推动儿童近视预防关口前移,探索开展儿童白内障等致盲性眼病筛查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十二)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导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应用《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指南》,强化喂养行为评价和营养状况评价。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加强门诊、病房适儿化改造,年内,推动全市二级医疗保健机构建设儿童友好医院。
(十三)实施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加强儿童心理行为发育与评估,适时开展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试点,配合残联组织落实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
(十四)落实《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指南》,强化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服务,加强养育行为、养育环境评价与咨询指导。2025年,全市助产机构开展新生儿安全项目工作。
(十五)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推进中医适宜技术在妇幼健康领域应用,优化科室布局,鼓励开设中医门诊、针灸推拿门诊、药浴保健中心、艾灸中心和妇幼领域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加强中医、针推、康复医学、中医护理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孕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妇幼保健为核心的妇幼中医特色诊疗服务体系。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科技相结合新疗法应用。年底前,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达100%,70%的二级机构设置中医科,促进妇幼中医药事业融合发展。
六、加强妇幼健康领域行业管理
(十六)强化出生医学证明规范管理,对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进行暗访督导,重点对年分娩量小于100例的机构签发情况进行检查。制定完善身份核验制度,指导各级签发和管理机构完成设备配备并规范开展身份核验工作。
(十七)加强产前筛查技术质量控制和监管,对开展产前筛查机构不定期进行检查。
(十八)落实“三管三必须”责任,强化安全风险防范重点和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建立完善妇幼保健机构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结合季节性特点和重要时段提级管理,强化精准防控、靶向治理,加强宣传培训、应急处突演练和督导检查,加大安全生产和平安医院建设工作力度,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和管理责任,坚决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十九)加强行风建设和保密工作落实。建立妇幼保健机构风险排查制度,有效防范管理运行风险。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教育,做好舆情风险评估,及时回应群众合理诉求,依法依规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二十)全力贯彻落实新版妇幼健康统计调查制度,全面提高卫生健康统计、年报和妇幼健康监测工作水平和数据质量,完善数据质量管理和控制,强化数据分析与应用。
七、积极推动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
(二十一)推动妇幼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与助产机构院内系统互联互通,提高产前检查信息录入率。指导市妇幼保健院参与“影像云”平台建设,力争年底前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调阅。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管理。做好网络信息与数据安全防范。